2015年8月8日 星期六

原來獨步全球的海綿工法,就出現在我工作附近的停車場

傳說有一種好多國專利可儲水、降溫 「全球最讚鋪路法」,三十國搶,但是在台灣推不動。


某一天,上下班時,發現一個公有民營停車場在改建,建好的地面就是如上的樣子,才驚覺是不是這個所謂「全球最讚鋪路法」。


整個改建,根本是顛覆了一般的填土建地的方式。改建之初,只覺得,除了把廢土挖到底的土壤層外,為啥在週邊多挖了水溝出來?還以為是要埋管線什麼的。然後就很快的在上面舖了一層白色的礫石層,這倒是合情合理,如果要上舖植草磚或人行磚,底層用礫石層保持水份不要淤積才是重要的,反而直接打上一層水泥才是錯誤的方法。

接著的才是亮點,在放好停車的檔塊之後,竟然搬來了一堆黑色的、正方格狀的架子,而且這些架子,是塑膠材質的。這時我才意會到,這應該是更先進的工法,用塑鋼+水泥來取代鋼筋水泥。

之後就看到工人們忙進忙出,正方格狀的塑鋼架子,遠比鋼筋來得容易搬動及裁切;不過,也因為輕量化,要調整出一致的水平面卻遠比鋼筋來得困難。

之後,開始灌漿,灌漿這一步驟似乎就非常快了,一兩天沒注意到整個就收工走人。
某天走近一看,哇,原來這就是所謂的「全球最讚鋪路法」,台灣不是都不用嗎?怎麼會出現在這個停車場裏咧?

可以看見的,網格還可以稍稍做出幾何圖案的變形,而最最上面那一層也可以有不同顏色色深的變化,借以區分車道和停車格。
正方形頂點的孔洞,就是傳說中,可以存水、呼吸、散熱的導水孔嗎?

附近撿到的一小塊沒舖好重舖時被敲掉的路面,可以看見還是水泥結構,但似乎分成一般和有顏色兩層。


太好了,想不到台灣也要有這樣的「全球最讚鋪路法」。只是,依台灣人老愛挖了再用水泥或柏油補洞的習性,這個停車場到時候BOT之後,要安裝收費裝置、監視或感應設備時,會不會又是一堆補丁了。

延伸閱讀1:其實有人先在PTT上爆卦了,雖然我比較早拍照的說。他有更早、在舖塑鋼架子的照片可以參考。
延伸閱讀2:似乎這個停車場不是第一個使用的,汐止中正社區已在2014年就有用過了,另外,台北科技大學也有舖設。查起來,全台應該不只有這些點有,現在多以人行道及廣場、停車場有設置,沒推廣到全部的路面。
延伸閱讀3: 這邊有一些觀察和想像的點,把它當作 PTT上回文的 Q&A也是可以的啦。

沒有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