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4年10月13日 星期一

小孩上學去 in Maryland (馬里蘭) -- Open House 之一年級 篇

美國到處都有 Open House,賣房子的有 Open House,圖書館有 Open House,學校當然不必講,也有 Open House。

去年來到美國,小朋友入學的時候,已經過了 Open House的時間。這次有多留幾個月,補上之前沒看到的 Open House。他們的 Open House是星期一,就是讓家長來看看學生在學校的表現,以及他們上課的方式。

一進到教室,就是一幅美國國旗在那邊。
聽說他們早上 9:15,學校就會開廣播,小朋友們要站起來跟著唸學生誓詞,偶爾有唱國歌。


另一個角落,靜靜的躺著老師給的單張功課。

可以看到的是,一年級,正在教單字和書寫。

其實他們小學教育,很大一部份是語文和數學,這些他們稱為基本能力吧。由這些為基礎,然後才衍生其他的課程,如自然、地理、美術和音樂。

像是語文(美語)部份,又分為 spelling, reading以及 writing等。而且從 k年級開始,每一年都重覆著這些過程,只是越來越難。像說 writing,有件功課就是叫學生找句子裏的錯誤。一年級時,這些錯誤只有句首大寫,句尾的標點符號;到四年級時就會出現時式的錯誤需要更正。又比如說 spelling,一年級就是常用的單字,像圖中的 stamp;而四年級就出現像 fjord, valley, canyon, plateau等,連我都會搞混的字。

再來是數學,其實不要再說台灣的數學比美國好了。因為有帶台灣的課本過來,才發現,台灣和美國的進度都是差不多的。台灣四年級在教多位數的乘法、除法,這邊也是一樣,甚至數字的位數,一舉突破了 millian。台灣重視計算能力,這邊也不遑多讓,每星期老師都要考 speed test,2分鐘要寫完 35題,只是大家都在不同的區間,有人做加法、有人乘法、有人是二位數、有人是更多位數。不同的是,台灣的課本和參考書會把所有的問題形式一個個列出來讓小孩練習;美國的教育則是,你和家長要去"想"出這些問題形式出來。當然,他們的創造力比我們這種被"餵"出來的好非常多。

教室的另一角,放著有這個藍子,等於就是讓小朋友放"聯絡簿"的地方。

學校也不供應免費的營養午餐,就算是低收入戶,每餐也是要繳 0.5鎂,由於餐費達到2.55鎂,很多家庭也是都給小孩帶便當的。
只是,堆得有點像在堆什麼一樣。

文具什麼的都是學期初帶來,然後共用,所以不必買太好的。這樣也好,在小學階段,不會有什麼比較的心態。也不必為了誰誰誰的 xx筆不見了,搞得課都不必上了。

教室裏有,洗手抬旁邊有 sanitizer, 紙巾,電動削鉛筆機等等。

因為學校像監獄一樣,所以全空調,夏天調在攝氏 24.5度,冬天 21度。
台灣一直宣導的,夏天把溫度設在 26度,以節約能源。這些節約下來的能源和減少排放的二氧化碳,全部都在這邊消耗殆盡。

國小老師也很辛苦,還要做這些教室的美化工作。

這邊一班大約 25人上下,但是老師只有一個。他們的教學很重視因材施教,但是由於學生程度不一,加上馬里蘭蒙郡,外國移民太多 (因為聯邦政府在這邊,各國政府、跨國企業都在這附近) 更加重了學生彼此間的差異。所以上課都是分小組上,每一組只有3-5人。老師可能在教某一組,其他組做功課的做功課,畫畫的畫畫,用電腦的用電腦。

可以看到小朋友分組活動中:

這張是四年級教室裏的國旗,以及旁邊的地球儀。

我放這張,是呼應本篇的第一張圖。其實,我在這邊呆了一年,覺得美國根本是個軍國主義的國家:每個教室都有一幅國旗;每天早上學生要站起來,手放胸前宣讀學生誓詞;偶爾學校要唱國歌,更不用提棒球開打前要唱國歌、音樂會一開始就演奏國歌、馬戲團開演時也要唱國歌。雖然電影開演不必唱國歌,反觀台灣除了元旦升旗外,啥時聽到國(黨)歌了?連日本,這個二次大戰軍國主義的國家,我也沒在日劇或是卡通中看到教室有插日本國旗的。

補充一句,美國人應該是最沒有"國際觀"的了。即便是馬里蘭,雖然聯邦政府在這裏、雖然外國移民多、雖然很多人都知道台灣 ≠ 中國,但是講起世界各國,我這種高一地理只考 38分的,都還了解得比他們多。我真的無法理解,台灣一直以來要求的"國際觀"是啥鬼玩意。

沒有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