BillyPan大大常在自己的Blog上,利用google insight來當作民意的趨向。而我們談了這麼多電子書,也照樣畫一下葫蘆吧!!
首先,要訂好關鍵字。先拿我最有興趣的兩個產品的公司來比吧:iRex vs Plastic Logic:
▲很明顯的,有產品上巿的公司,比還在研發的空頭公司,還是比較吃香的。而也可以看到,在2005年底開始,iRex的搜尋數量有明顯的加倍,應該是iLiad上巿的關係。比較好奇的是,在2007年初,Plastic Logic曾經突然的增加了搜尋量,等等我們再把焦點移過去,看看發生了什麼事吧。
▲焦點移近到最近3個月,B點是Plastic Logic在九月份公佈它的prototype的時候,而A點則是iRex公佈Digital Reader 1000s的時候,看來,兩造都引起了注意,但是似乎Plastic Logic在新聞強度上更高一籌。
▲時間回到2006年底,本來以為這時Plastic Logic的紅線,是因為其他的非相關的搜尋所造成的peak,像說只是要找所有plastic的東西,或是另一家公司也叫類似的名字等等的,但是,看看A這一點的新聞,真的是在講電子書的,所以啦........我也不知道代表了什麼意義。
▲另外,在2007年底,也有個奇怪的peak,看來不像是和B點有關(因為差了一個多月),也不像是要準備買Christmas的禮物(因為出現在11月底)。
最後,讓大家pk一次iLiad vs Kindle vs Sony PRS vs Plastic Logic:
▲長期來看,iLiad(藍色線)是勝手,但是Kindle(紅線)有後來居上的趨勢。
▲以2008年來看,Kindle挾著amazon的支持,雖然機子不夠先進,也衝出了個好成績。iRex在iLiad後,其"關注度"有點比不上Kindle,能不能回到檯面上,就賭在Digital Reader 1000 series了。Plastic Logic現在只收到炒作新聞的效果,產品再不出現,可能只有陪襯的角色。至於Sony,是該放棄6吋的螢幕了。
首先,要訂好關鍵字。先拿我最有興趣的兩個產品的公司來比吧:iRex vs Plastic Logic:
▲很明顯的,有產品上巿的公司,比還在研發的空頭公司,還是比較吃香的。而也可以看到,在2005年底開始,iRex的搜尋數量有明顯的加倍,應該是iLiad上巿的關係。比較好奇的是,在2007年初,Plastic Logic曾經突然的增加了搜尋量,等等我們再把焦點移過去,看看發生了什麼事吧。
▲焦點移近到最近3個月,B點是Plastic Logic在九月份公佈它的prototype的時候,而A點則是iRex公佈Digital Reader 1000s的時候,看來,兩造都引起了注意,但是似乎Plastic Logic在新聞強度上更高一籌。
▲時間回到2006年底,本來以為這時Plastic Logic的紅線,是因為其他的非相關的搜尋所造成的peak,像說只是要找所有plastic的東西,或是另一家公司也叫類似的名字等等的,但是,看看A這一點的新聞,真的是在講電子書的,所以啦........我也不知道代表了什麼意義。
▲另外,在2007年底,也有個奇怪的peak,看來不像是和B點有關(因為差了一個多月),也不像是要準備買Christmas的禮物(因為出現在11月底)。
最後,讓大家pk一次iLiad vs Kindle vs Sony PRS vs Plastic Logic:
▲長期來看,iLiad(藍色線)是勝手,但是Kindle(紅線)有後來居上的趨勢。
▲以2008年來看,Kindle挾著amazon的支持,雖然機子不夠先進,也衝出了個好成績。iRex在iLiad後,其"關注度"有點比不上Kindle,能不能回到檯面上,就賭在Digital Reader 1000 series了。Plastic Logic現在只收到炒作新聞的效果,產品再不出現,可能只有陪襯的角色。至於Sony,是該放棄6吋的螢幕了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